新闻动态

NEWS

养老育孤兴善举 湖南十大“善行大使”朱银华兴

发表日期:2021-08-31 16:15 【返回】
养老育孤兴善举
 ——湖南十大“善行大使”朱银华兴办敬老院的故事
 湖南省临澧县望城静慈敬老院院长朱银华被评为2007年度“湖南十大善行大使”,前往长沙接受颁奖后,不料因冰灾交通受阻,她挂念着敬老院里几位行动不便的老人,在宾馆寝食不安,连夜一段路一段路地转,赶回敬老院时成了“雪人”。
 天没亮就起床发面做包子馒头,7点多钟招呼老人们吃完早餐后,就骑一辆相伴几年已很陈旧、轮胎不知换了多少个的电动车,从城郊到县城市场买菜,而后洗衣、打扫卫生。晚上,又招呼老人们洗漱,安顿他们睡觉……每天,朱银华都有做不完的事。
 望城静慈敬老院是临澧县唯一一家民办敬老院,从2004年开始筹建,到2006年4月28日落成,这里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,无不凝结着院长朱银华的心血。现在,入住在此的每一位老人都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,而朱银华则成了老人们最可亲最可依赖的“女儿”。
 从筹建敬老院,到投入运行,付出的艰辛和汗水,只有朱银华和家里人最清楚。
 
 
 兑现对母亲的承诺
 朱银华之所以能克服诸多困难,办起这份爱心事业,与家庭的影响和母亲的熏陶密不可分。朱银华的母亲一生勤劳,一生行善,虽家庭负担重,但常常帮助别人,在当地口碑甚好。在母亲的影响下,朱银华和5个弟妹从小助人为乐,被人交口称赞。母亲临终前,想到社会上还有那么多需要帮助的人,特别是孤寡老人,叹息道:“世上还有很多可怜的老人,要是他们都能过上安稳日子就好了!”母亲的一声长叹,让朱银华百感交集。听着母亲的遗言,她当即承诺:“妈,等我有了钱,一定办个敬老院,让孤寡老人们过上好日子!”如今,她没想到的是,要兑现这个承诺,竟是那么的不容易!
 
 为早日实现愿望,1997年,40多岁的朱银华就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。之后,与弟弟红波等做起了钢材,积累资金。很多熟悉朱银华的人都不理解,建个敬老院至少需要百万以上的资金,将这么多钱投入钢材生意,钱会越赚越多,而投入敬老院,“钱途”一片渺茫,是不是犯傻?弟妹几个却特别团结,纷纷拿出积蓄,尽力给予支持,弟弟从钢材生意中挤出了几十万元,三妹把炒股的十几万全部抽出,开诊所的小妹每赚一万就送来一万,再找亲戚朋友借一点,使敬老院的建设终于启动。
 2003年8月,朱银华开始了“创业”之旅。在望城乡石柏村207国道临岗公路旁选址后,得到省、市、县、乡各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,办妥了修建敬老院的各种手续。2004年4月起,开始推山平整场地,架设高压专线,修建配电室,挖水井和设计图纸。7月28日,设计拥有108间标准房间的静慈楼开始动工修建。建设过程中,朱银华买建材、当监工,什么活儿都干,俨然一个“建筑工人”。但这些苦活累活都不足以让朱银华觉得艰难,最难的仍然是资金的不足。敬老院建起来了,大妹开的水暖器材店也让她赊垮了,大妹从“老板”变成了保姆。在工程建设中,有一次朱银华出了车祸,肇事司机让她住院治疗,一想到基建工地离不开她,朱银华简单处理伤口后,却把司机塞给她的一点钱买了急需用的水泥。朱银华有个胃疼的老毛病,建院时东奔西走的辛劳,让胃病更严重,而弟弟给她治病的钱,她却还了债。
 2006年4月28日,昔日荒芜的山丘矗立起了漂亮气派的望城静慈敬老院。敬老院投入300万元,占地9000平方米,配套建有餐饮、理发室、超市、活动室,成为全省一流的乡镇敬老院。望城静慈敬老院投入使用后,朱银华带着写给母亲的一封信,跑到老人家的坟前,告慰在天之灵,完成了心愿。记者索要了这封信的底稿,读过后不由自主的流出了感动地眼泪。
 
 将爱心事业融入生命
 从修建敬老院开始到现在,朱银华一直没买过新衣服,生活能省则省。为节约开支,她和家人当起了炊事员、清洁工,每天早上4点多就起床熬粥,发面做馒头和包子。为让老人吃上可口的饭菜,每天坚持自己买菜,不断变换饮食花样。晚上,几乎天天在敬老院里值夜班。
 在外人眼里干练要强的朱银华,对老人却是万千柔情。入住敬老院的老人有的眼睛不灵光,有的腿脚不灵便,大都体弱多病,朱银华都照顾得无微不至。有一个老人,原来住的是3根木头撑起的小茅棚,住进静慈敬老院后,他感慨道:“现在住进了像宾馆一样的房子,饭香,菜也好吃,我身体也长好了!”
 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,要有相当的耐心。入院的老人最小的61岁,最大的87岁,年纪大了糊涂忘事,无缘无故地闹情绪是常有的事。孤老辛幺姑,耳朵失聪,进院后开始总是闹情绪。有一次,同院的老人好心给她果子吃,她却嫌味道不好,吃了反而骂人,闹得不可开交。朱院长附在她耳边耐心劝说,总算使她安定下来。现在,老人逢人就说没想到自己这个孤老,一把年纪了还有了“闺女”。85岁的周婆婆特别爱吃肥肉,有一次,吃多了拉肚子,秽物弄得床上、墙上、衣服上、脸上到处都是,年轻的服务员还没进门就吐起来,朱银华二话不说,忍着恶臭,足足花了几个小时清理,过后连苦胆水都吐了出来。
 不仅在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上特别尽心,朱银华还特别注重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。在民政部门的扶持下,7月29日成立了心连心慈善艺术团,已为老人和和会各行各业表演文艺节目数十场,受到了广泛的好评。记者在望城静慈敬老院里,看到老人们或聊天,或做手工纳鞋垫,或看电视、下棋,在花草争艳,树木成荫的院子里锻炼身体,或自发在菜园里扯草,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。
 朱银花将她的敬老院营造成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园,老人们对她都有一种深深的依恋。省柴机一位退休老人在敬老院里住惯了,哪里都不想去,女儿接他回去住几天,他第二天就嚷着要“回家”。朱院长有事出去了,忙到很晚才回来,老人们都睡不踏实。有一次,她外出办事,几天没回敬老院,回来时已到凌晨1点,听到院里传来轻轻的脚步声,老人们纷纷推窗起来看,有的老人还开门迎了上去。这一刻,让朱银华特别感动,更坚定了办好敬老院的信心。
 
 愿天下老人俱欢颜
 敬老院修起后,欠下大量债务。朱银华笑着对记者说,这些钱她下半辈子可能都赚不回来了。现在,她经常不得不把退休工资拿来买菜。困难时,将自己和女儿买的保险都从保险公司退了回来。10月20日,记者与朱院长聊这些时,正好碰到有人催账。现阶段,朱银华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还掉债务,轻装上阵将爱心事业发展得更好。
 外人看来,朱银华整天带着笑容,似乎没有烦恼。实际上,她是用乐观在慢慢化解困难,坚持着这份赔本事业。受气了,遇到麻烦了,实在咬牙都难坚持时,她就在无人处放声哭一场,之后又笑着投入工作。从建敬老院起,让朱银华最感内疚的是因为把精力都放在敬老院的老人身上,而把家人放在了一边,为资金问题,连累了兄弟姐妹们。大妹夫的店子被修敬老院赊垮后,被迫外出在建筑工地打工,一个月前骨折动手术,她也没能去探望。
 朱银华最看不得可怜之人,看到别人生活困难衣服单溥,会情不自禁地脱下自己的衣服给人家穿上。春节回老家拜年,都会专程给生活困难的老人送上现金表示心意。正因她的无私付出,2006年,在中国经济论坛暨第二届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事迹报告会上,她被授予“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”荣誉证书,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苏庆玉为她的精神所感动,曾专门为她题词鼓励她发展好事业。2008年2月,被授予湖南省十大善行大使荣誉称号。她的事迹被《湖南日报》、《当代商报》、《常德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。
 她总是说:“每一个老人,进来了就应该象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,让老人们过得舒心。”她希望自己的静慈敬老院,能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享受到安宁舒适的晚年生活。(常德日报记者 汪进)

快速导航

×